妈妈爱干净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,相信许多妈妈最喜欢的就是把自己的宝宝洗得干干净净,然后再为他好好装扮。但有些妈妈却过分追求干净,宝宝身上的每一处地方都不放过,都要清洗得干净。但其实宝宝的某些部位过度清洁,反而会适得其反。那么,到底宝宝哪些部位不能过度清洁呢?
一、不要过度清洁肚脐眼
肚脐眼是宝宝非常脆弱的部位,但这个部位也是很容易积攒脏东西。很多妈妈看到宝宝的肚脐眼脏,就很喜欢清洗它,甚至会去扣掉粘在上面的脏东西。但其实肚脐眼直接连接着宝宝的体内器官,过度清洁容易给宝宝的腹部器官造成刺激。同时,肚脐眼的结构比较复杂,过度清洁很容易对宝宝的皮肤造成损伤,甚至会造成发炎。
正确清理肚脐眼的方法:清理宝宝的肚脐眼一定不能过度,适度即可。如果觉得宝宝肚脐眼有些脏,难以清理,可以采用棉签涂抹上沐浴露或者香皂,然后轻轻地清洗,记得清洗完之后,要及时地擦干。当然也可以利用油来帮助清洗,可以有效去除残留在肚脐褶皱上的污垢。一般来说用清水清洗后擦干即可。
二、不要过度清理耳朵
很多妈妈经常给宝宝掏耳朵,害怕宝宝的耳垢太多会影响宝宝的听力。但其实这种想法并不正确,过度掏耳朵反而会伤害宝宝的耳朵。事实上,适量的耳垢对耳朵是有益处的。这是因为人的耳道十分脆弱,适量的耳垢可以帮助我们抵抗灰尘、细小杂物等进入耳朵,并且,当宝宝在正常的活动、咀嚼等过程时,部分耳垢会自然掉落,基本不需要清理。
正确清理耳朵的方法:如果妈妈觉得宝宝的耳垢太多,需要适当清理的时候,也要注意一些清理的技巧。在掏耳朵时,可以利用棉签轻轻的擦拭耳道外,棉签的头部较大,可以避免过度地深入宝宝的耳朵里,防止对宝宝的耳朵造成伤害。在平时,尽量减少用手指直接抠宝宝的耳朵,也不要用其他器具伸入宝宝耳朵内,避免造成伤害。尽量让医生去清理更安全。
三、不要过度清理鼻孔
每个人都一样,鼻子每天都会产生分泌物,附着在鼻粘膜上,这其实是鼻粘膜的一种保护,也是人体免疫功能机制的正常表现。但有些妈妈看到宝宝的鼻内有内容物,就会觉得不舒服,想要清理。但是要注意,过度清理鼻粘膜内容物会破坏鼻子正常的生理活动,反而会对人体造成影响,导致感冒。同时,经常刺激鼻粘膜也会使得鼻粘膜的分泌物更多,反而适得其反。
正确清理耳朵的方法:对于许多妈妈来说,不需要经常清理宝宝的鼻粘膜分泌物。如果实在是多到需要清理,可以采用涂抹了油或者母乳的棉签,轻轻伸入宝宝的鼻腔中,适当地清理,油或者母乳可以帮助内容物的脱落,同时也会减少分泌物的产生。但一定要注意,妈妈千万不能用自己的手指挖,避免划伤宝宝的鼻腔。